株事有理丨提質農村公路 通向幸福生活
發布時間:
2023-09-08
醴陵以民生實事為抓手,財政資源傾斜農村,推進干線公路路基拓寬、村組聯通公路項目建設等,積極構建“10分鐘上干線公路、20分鐘上高速”的交通格局,讓農村公路通村達組
株洲日報全媒體記者/劉毅 通訊員/廖文
【理】
全面推進鄉村振興。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,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。
——摘自黨的二十大報告
【事】
仲夏時節,萬物繁盛。醴陵市溈山鎮溈山村,山巒疊翠,溪流潺潺,阡陌交通,屋舍儼然,一條雙車道的瀝青混凝土公路橫臥在青山綠水之間,花草相伴、綠樹成行,路面平坦干凈,排水溝、警示樁、安全護欄等一應俱全,當地村民稱之為“最美農村路”。
溈山古窯路橫臥在青山綠水之間 受訪者供圖
這條農村道路,即溈山古窯路,現已拓寬改造并正式通車。“不僅給生產生活帶來便利,也為村里產業振興錦上添花。”村民們喜笑顏開,幸福地憧憬著。
溈山古窯路是醴陵市溈山鎮的重要對外出口,前往溈山古窯遺址的必經之路,全長11.3公里,按照四級公路設計標準建設,路基寬8.5米,路面寬8米,設計時速為20公里/小時。
溈山鎮是醴陵全域旅游的重要節點,境內溈山村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,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和深厚的人文底蘊,越來越多的居民或自駕、或騎行,來此享受大自然的美,感受陶瓷文化的魅力。
早在2016年底,醴陵北部旅游環線建成通車,穿溈山鎮直通楓林鎮,連接“溈山古窯”“官莊平湖”等旅游景點,實現東鄉與北鄉旅游資源的互聯互通。
此后,越來越多的游客慕名前來溈山鎮,原有道路難以適應鄉村旅游快速發展的需求。去年7月,溈山古窯路啟動拓寬提質改造,水泥路面變瀝青路面,路面寬6米升級為8米。
驅車緩慢行駛在溈山古窯路,滿眼皆綠、處處是景。這里遠離城市的喧鬧,連空氣都是甜的。鎮里的一名工作人員表示,路修好了,產業振興底氣更足了。
這是一條致富路、幸福路。游客紛至沓來,鎮里以溈山漁村、窯村人家為代表的30余家農家樂生意興隆,外酥內嫩的“溈山豆腐”、軟糯清甜的“溈山糯飯”等特色美食在社交平臺走紅,醴陵窯國家考古遺址公園、望仙橋水庫等景點成為“打卡”必去之地。
鄉村振興,道路先行。去年,醴陵市開展農村公路建設養護“百日攻堅”行動,對轄區農村公路面貌進行一次大改造,總建設里程達753.1公里。目前,該市農村公路總里程突破5000公里,同村主干道全面完成瀝青化改造,既方便了群眾出行,更促進了生產發展,帶動鄉村振興。
【釋】
要致富,先修路;要幸福,修好路。
當前,實現高質量發展,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。醴陵以民生實事為抓手,財政資源傾斜農村,推進干線公路路基拓寬、村組聯通公路項目建設等,積極構建“10分鐘上干線公路、20分鐘上高速”的交通格局,讓農村公路通村達組、聯通城鄉,實現與美麗鄉村、農業產業園區等融合發展,滿足人們對農村出行的美好期望,有力支撐和促進鄉村發展。
比如,該市左權鎮油田村的農村道路提質改造后,道路狹窄、車輛通行困難、大型農機難以進入等尷尬局面一一破解,有機蔬菜、畜禽等鮮活農產品快速進入市場。
關山幾千重,路通天地寬。道路,既指引方向,也帶來希望。一條條蜿蜒曲折的農村公路,承載著農民的致富夢,連接著美好生活的幸福夢,描繪著鄉村振興的新畫卷。
編輯:子一
二審:戴萍、唐劍華
三審:葉新福
下一頁
最新新聞